《正常人》有本事拉你回現實當人
讀前導覽-小說版本
如果你還活在自我中心的泡泡裡,那麼恭喜你有資格拿到提早認識社會現實面的門票,因為這裡充斥著錢與性愛還有一堆怪里怪氣的人,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容忍你在這裡學習,但你可以提早從書裡認知到這些現象。
若你已踏出了認知的第一步,看《正常人》之前可以想一下這些問題:什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什麼是無常?還有所謂的日常?
原本的想像從腦袋的前置預習,直到翻開書找推薦序的迷蹤裡,才發現人家想的未必跟自己一樣,它可能會聽進去你的建議,也可能不會100%遵從。當我已經看到結局的最後一句「我永遠都在這裡……」,才發現推薦文居然是擺放在結局後面,恍然大悟我現在的順序有如想知道故事結局的急性子,已經知道了最後的結局。不過我心裡沒有想著這真是一部不正常的小說,反而認為弔詭。
故事大綱-初始原型
故事從二0一一年到二0一五年,時間跨越男女主角的高中到大學生活,順序式沒有「對話框」的第三人稱表述方式,日記般的像快速道路上偶爾會撇到印象深刻的街景鋪展,其餘就是走過的路看了就會忘了,然後再來句你明明每天放學都搞她。一句話就拉你回到現實。
兩位資優生,女主角梅黎安理性且落落大方卻睥睨人群,因此被同儕視為怪咖。男主角康諾心思細膩並非常在意他人眼光,算是校園風雲人物。兩人從彼此相似的成績互相角力,而在女主角梅黎安家裡幫傭的康諾媽媽,劃分了這兩個人的階級意識,備受師長期待的兩個人相互表白,在學校偽裝兩人彼此沒有過多的交集,放學後負距離接觸溝通無距離。擔心同學眼光的康諾在畢業舞會邀了愛送秋波又喜歡自己的女孩蕾秋,告訴女主角梅黎安舞會已經邀伴後,女方慷慨解囊耍著冷靜與幽默,認清事實是甘願被利用自嘲已經出了局,最後在家自修上學。
沒想到大學兩人上了同一所大學-三一學院,派對上同學介紹的女友竟然就是梅黎安,又因此將兩人聚在一起,男主角康諾在重遇故人想著要開口說抱歉跟承認自己就是懦弱間搖擺,都還是沒有將當初發生的問題解開。
接下來的小說內容就是描述著兩人帶著自身的稜角分分合合,最終一個被性虐成癮以及另外一個是嚴重憂鬱症,卻變成攀附彼此成長最美好模樣的開放式結局。
帶來反思-梅黎安的轉變、主動調戲、羅勃之死
小說中精采的對話場景屈指可數,但是令人著迷的是只要像日記般地回想起來,男女主角改變的姿態會令人著迷。其中女主角梅黎安從不被受注目的怪人,換了一個環境而因為血統家族及富貴在上流圈裡吃得開,跑趴吸菸喝酒吸毒成為交際人氣王。從小被男人施暴,母親也認為不關己事,梅黎安欠缺求饒的能力。當男主角康諾一行人旅行至義大利找正在當交換學生的梅黎安借宿的時候,女主角梅黎安還在懷疑自己,她疑惑著為什麼沒辦法讓別人愛自己,可能是出生時就有的毛病。
女主角梅黎安對於愛、性與權力(暴力),在三個男人身上體現出不同態度,是的,其實男女雙方在分分合合的階段中彼此又有連續出現許多伴侶。從女主角初體驗誘惑男主角康諾開始,再者是梅黎安承認自己是「臣服者」後,只在上床的時候才打人的大塊頭傑米,最後是梅黎安以為自己為藝術犧牲脫衣服,清醒之後恍然大悟已被藝術家盧卡斯以遊戲的名義脫個精光還被綑綁。
乍看下似乎描述八年級生是一群享樂主義者,你想跟我談戀愛?先上床再說!的錯覺,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尖端就是靠我們這顆腦袋,甚至開趴都在高談闊論政治議題,在這種環境中需求理論的金字塔尾巴就是人際關係的基礎。
不過我們談到梅黎安如何回應這三段感情,她其實都是釋放自身權力給予男方,自己再去決定要不要承受壓力,從S/M、B/D中我們可以窺見BDSM的概樣,不論女主角梅黎安是不是想要從被虐中找尋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是真如她遇到大頭傑米想試試自己是否有動力去被污辱當個順從者,結果好死不死遇到一個打上癮的男人。從母親冷眼旁觀到這三個男人,可以看到權力遊戲像拋接球遊戲,繞來繞去又轉回來從不對女人動手的康諾身上(從小說最後一節篇幅中,梅黎安向我們揭示她最終為康諾做了一些事,讓新生活成為心安的可能,這應該也含在其中原因之一吧!)。
康諾的心靈里程則是從內斂到拿著紙筆再到mail寫下對於女主角梅黎安的感覺,但是卻沒辦法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而會把日記強制跳過,最終將情感寫於自身的小說去投射在筆下腳色身上。平時我們看不到他如何把情緒宣洩出來,只有滿滿的孤獨感,孤芳自賞的憐惜,不像梅黎安可以透過性來將自己抽空,康諾離開高中後來到新地區上大學,卻沒有過著想像中嶄新的生活,直到高中同死後才感受到全世界湧現而來的疏離感,不但沒有全新的自己也沒有了友誼。他向心理諮商師這麼告解-我死掉的那個朋友說,我不會說我們在每一方面都很契合,但我們是朋友……羅勃死了,我再也見不到他了,再也找不回以前的生活了。
然後呢?
作者描述心理諮商師給予康諾嚴重憂鬱症的評語,並將療程宣導單送到康諾的手中,讀者無從得知康諾有沒有繼續治療,只能從後續文章發展中推敲康諾的種種改變有沒有可能是走向良好發展的可能。
閱讀背景-陰陽師、龍紋身的女孩、跳樓的女孩
我視《正常人》為睡前讀物,自稱為現象級小說即是不需要過多的聯想力就能閱讀,沒有強加給予讀者壓力,只有理性的將對話、情緒、時間、生活、場景描述出來,重口味的讀者也看不到性虐場景的描述,因為就如性事都描寫的像是兩個性器碰撞,一個產生快感一個產生愉悅就結束了,曾經我在蝴蝶Seba寫的小說《禁咒師》裡看過相同描述,女師父修行到一個境界後認為沒有男歡女愛的必要,「親吻也只是兩片嘴皮子碰在一起」,所以我甚至認為我可以邊冥想邊讀《正常人》,能超脫於文字的形而上的話也許可以幫助我磨練心志!
可以一提的是《正常人》與《龍紋身的女孩》的相似之處,同樣被視為千禧年的產物,《正常人》晚發行了好幾年才從台灣翻譯出版。女主角們皆有被親生家庭/監護人虐待的背景,但發展並不相同,《正常人》中的梅黎安會因為深受影響而自我懷疑;《龍紋身的女孩》中的駭客莎蘭德直接報復回去,除了藏針孔將被虐畫面全部錄起來,還反虐回去刺青在監護人身上。兩者格局相差之大,懸疑推理的小說會有細思極恐的架構,平鋪現象的小說會有規律發展的公認印象,若我是歐巴馬看過《龍紋身的女孩》,我當然也會推薦《正常人》成為青少年的讀物。
另一方面,康諾的憂鬱症爆發令我想到印象中的一位女孩,他因為憂鬱症而從大樓跳下,醒來之後從病床上打給我,告訴我我是她僅存的朋友。直到現在這通電話還有意無意的影響我,是否這位女孩是勇敢說出口的羅勃,而我也是吝嗇於表達情感的康諾,直到一方出事了才想到心懸於對方?
最近我與一個天蠍座陌生人談到這位跳樓的女孩,他說-妳有沒有想過其實妳是她重多電話號碼裡的其中一位,而且剛好只有妳有接通她的手機?我驚訝的發現他如此睿智分析之外,還意識到情緒這件事,跳樓的女孩拋了一個引子,我居然也牢牢的抓住了,也是我將自己情緒勒索到如今才解放。
國師之說
我會入手《正常人》,除了價值觀裡的比較主義對於正常/不正常的想法動搖,看到書名會想去挑戰它之外,雖不至於看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生而為人的抱歉嘔吐感,閱讀之中也有滿滿的反感(雖然最後因為作者的快速時間流與闡述稍微嘗到甜頭),另一方面閱讀完後也沒有國師說得看完之後充滿各種想花錢的慾望,例如逛街、看電影等,我只認為是飽腹思淫欲的暗示使然。八年級生看到其他年級人寫的筆下,我們如此醜陋,難道是要開心一本充滿魔羯座心理的小說終於誕生嗎?不是吧!這是帶給我滿滿反思的一本創作。
參考資料-格雷
前文中提到關於性這件事,小說就不得不提及SM巨作《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其作者可能沒有聽過蔡健雅的別找我麻煩,所以它可以維持壞天氣與爛翻譯的水準出這麼多集並且被華語市場接受,不過電影版本倒是稍稍為可以入眼。《正常人》小說版給我不好也不壞的心情,就是一本低氣壓的、有如高山症空氣微薄的小說。很抱歉《正常人》對於性事的描述沒有情慾點燃的火花,我會建議就像有洞的乳酪一樣,不是我們直接把它吃下去,不然就是把乳酪抹在更需要填滿的土司上再吃下去,看《正常人》像吃乳酪,端看個人能接受怎樣的型態,直接去看影集可能還比較好理解。
免責聲明-行銷手法、不負責任
最近趁著2020年快結束的時候,積極在考一波Google行銷證書,嘗試以行銷的角度去看小說。能影響讀者觀感的媒介包括線上評論、社交媒體上的文章以及行銷方式。與康諾在出版小說前與一位作家對話後他所得出的結論不謀而合,所有的書籍最後都免不了要加上標榜身分地位的象徵來作為行銷手段,所有的作家或多或少都參與了這個行銷的手段。是否康諾刊登自己的小說上期刊,印上了三一學院的光環,而寫《正常人》這部小說的作者魯尼也身為三一學院而沾光?
個人閱讀過後認為《正常人》盛譽過頭,行銷團隊倒是滿厲害的,其操作的手法應該可以再出一本名叫《行銷人》,內容可以提及如何拯救這本無聊版《龍紋身的女孩》,所使用的各種行銷法寶。
《正常人》的作者也說:「我十分確定我所有的經驗都是極為日常的生活經驗,如果不是的話,根本不值得去寫。」讀者我也是閱讀到了妳不負責任沒有留下雋永想法,只有船過水無痕的流水帳日記。如果不這麼日常的話,我實在是也覺得當看看別人家的參考參考就好,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一本《正常人》。
心理諮商-轉念、反思
幸好我不期待《正常人》是一本會對讀者交代的小說,它實在不需要對讀者負任何責任,因為它只是單純描述這個八年級現象的小說。如果反思之外還想不到這部小說能幹嘛,其實我們也可以藉由小說進行自我紓解,有如《正常人》中的心理諮商師對康諾說轉念的概念。我的文筆抒發,期待能幫助你釐清讀完小說的感覺、想法、甚至是追溯回憶過往行為,雖然你無法改變已經既定、存在的事實,但我們能盡可能去試著,可以改變對自己讀完《正常人》或本文、甚至是未來處境的反應。